2005/06/14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作者: 伊塔羅˙卡爾維諾
譯者: 吳潛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96 年 11 月 19 日
朋友推薦了這本經典文學,還沒時間仔細拜讀,大概爬了一下,雖然是1985 年的作品,似乎對於這個資訊洪流的時代,有某種省思與回朔的意義..
現在是 1985 年,我們和下一輪太平盛世之間只剩十五年的時光。在此刻,我並不覺得新紀元的逼近會引起什麼特別的情緒。但我並不想在這裡討論未來學,而是要談文學。
在後工業文明來臨以後,文學是否會逐漸式微,以至於消亡?叫嚷或擔心這個問題的人,大概認為聲光媒體終將凌駕、甚至取代語言文字。
聲音或光影真的可以取代文字嗎?擔憂和關心這個問題的人,應該讀一讀伊塔羅.卡爾維諾去世以後才出版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1988)的第三章。卡爾維諾的演說稿旁徵博引,以小喻大,十分發人深思。在這篇討論「精準」的演講稿中,卡爾維諾指稱:人們最獨特的天賦——運用語言的能力,目前已遭受到一種瘟疫的襲擊,這種疾病顯示出來的癥狀是:喪失了認知和臨即感,變成一種無意識的自動化反應,傾向於將一切表達剷平為最一般化、不具個人特色、抽象的公式,沖淡了意義,鈍化了表現的鋒芒,熄滅了文字和新狀況碰撞所迸放的火花。
第一講「輕」,引述希臘神話、歐維德、薄伽丘、塞萬提斯、昆德拉、卡夫卡等等作品來詮釋: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須以輕盈的態式來承擔;第二講「快」,闡述如何以敏捷來融合「行動」(快)和「沉思默想」(慢);接下來的第三講「準」,強調語言的精確和明晰;第四講「顯」,說明視覺想像係認識世界和自我的媒介;第五講「繁」是一份展示力作,生動而精彩地描述文學如何逸出常軌,企圖傳達人類面對無限的可能所流露的痛苦、困惑和振奮。
卡爾維諾隨後又指出:目前不僅只有語言受到瘟疫感染,而變得不準確。譬如,就拿視覺意象來說吧:現代人生活在沒完沒了的意象的霪雨中,意象中的形式和意義之間原本應該具有內在的必然性,但強勢媒體所呈現的意象缺乏這種必然性,不會引人全神貫注,不足以變成可能的意義來源。
在卡爾維諾看來,不只意象和語言欠缺實質,世界本身也一樣欠缺實質。瘟疫侵襲著人們的生活和國族的歷史,它使一切歷史顯得任意編造、不具形狀、混淆錯亂、沒頭沒尾。卡爾維諾說這種形式的喪失令他不舒服,而他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對抗武器便是文學。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3 comments:
莎翁的劇本"如你所願"的傑克在下列的句子定義了憂鬱:
"但那是我自己的憂鬱,以多種草藥混合,粹煉自多種物體,更是我在旅程中的多方冥想,而藉著經常反覆思索,將我包裹於最幽默的悲哀之中."
我發現除了音樂我們有共通處外
還有你也看卡爾維諾
我喜歡他在文章裡對時序與空間的操弄
個人首推他ㄉ"看不見的城市"
這曾被喻為建築人必讀之經典~讚讚讚
哈,感謝提供啊,希望可以多看到你寫些建築空間的文章囉.
70 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看不見的城市》、《 不存在的騎士 》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卡爾維諾擅長華美的遁詞。他的故事從不結束,只是停頓在一個抽象和哲學的思考上。這方式向來是卡爾維諾使用的最好,像他所有的書,本書收束於一個當下,一個停格的剎那。一切在結束,一切在開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