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1

德國黑白默片/ Metropolis   大都會






《Metropolis》 大都會
1927年 德國 黑白默片  
導演 佛列茲朗 Fritz Lang

之前作過一個關於科.幻主題的報告整理然後發現了這部經典的作品《大都會》,這部片是一部表現主義顯明的片子,黑白畫質影像細膩,加上裡面道具場景設計很有包浩斯的風格,裡面的佈景,每一幕都頗具經典,甚至連當今的建築師都以它為靈感來源的指標,看了這部片就覺得現今的科幻片都遜掉了 ,因為到處都可以看到似曾相似的影子,雖然是近80年的片子,可是真的頗令人讚嘆,假如一個好的作品在幾時年後依舊感動人,那麼它真的是經典. 可惜我在秋海棠(專賣藝術影片的店)買到的不是所謂的正版,畫質差很多,有興趣的可以上去找找.(對了這個複製人是不是長的很像鹹蛋超人?)

每個世代的人都有他們對未來的想像,不論是基於對現實的恐懼,或是對明天的期待,不同時代的人們總會以其當代的思考基準繪製各自的未來藍圖。
影片以具象的場景設計與空間建構創造出機械化未來世界的虛擬時空,運用視覺藝術的立即效果,引領觀眾走入佛列茲朗的未來觀,在那樣一個奠基於機械美學而創造的冰冷空間裡,佛列茲朗讓我們看到了:大量生產的結果並非人人平等,反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與階級對立的日趨惡化,甚至導致如片中發生的勞資對立與工人革命;機械文明的過度發展所帶來的也並非更美好的明天,而可能是人性的泯滅,一如片中邪惡的科學家及其所創造的機械人瑪麗亞。因此,對科學文明的質疑與檢視,也就成為貫穿《大都會》全劇的主題思想。

大都會被譽為「 科幻電影鼻祖 」 , 二○年代電影《大都會》是古典機械美學的經典作品,其表現的是「當年的高科技機械」, 但從今天看來卻已經是古典機械了 ;在此電影中龐大沈重的古老機器, 表面黝黑且佈滿了螺絲鉚釘 , 卻成為後代建築師們設計古典機械美學建築的靈感來源 。

未來派建築大師聖愛利亞〈St.Elia〉曾說:「建築是居住的機械〈Machine for Living〉」,佛列茲朗於《大都會》中的空間表現即奠基於此,但影片中一幢幢巨大、鋼鐵、冰冷的機械式建築,反而成為佛列茲朗藉以批判科技文明壓制人性的表現,所有的機械產物成為人類生存揮之不去的陰影,佔據極大比例的生存空間而威脅、壓迫人類的生存。
此片建立了所謂的電影未來主義傳統(cine futurism),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義大利的未來主義(futurism)運動,他不僅是對速度和科技進步的迷戀而已,電影中迷宮般的摩天大樓,工廠,和綿延無止盡的鐵道混合著導演對於紐約曼哈頓景觀的著迷。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劉紀惠的一本書,心的異動.有提到未來主義形式的演變以及它與法西斯主義的關係.

jae said...

Hmm
的確是經典
那樣的機械文明
用時鐘汽笛來宰制人類的生活節奏
好像到今天也沒什麼改進..
至少我不能沒有鬧鐘..Hah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