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寫論文的季節
及
冬眠的季節
很好
寫字並不難
但是
字字珠璣
很難
在南海學區找到了一家可以免費無線上網又有插頭的地方
飲料很可口,蛋糕又是萬里的亞尼克,
對面又有好吃的四海包子可嚐
總之寫論文
真的很難
批:上文不符合文體的邏輯,須從新改過!!
2006/12/05
2006/11/22
莎夏˙瓦茲《肉體Korper》
狠正的一齣舞作
最近趁著德國狂潮去看的
可惜的是,這個圈子的人好像沒什麼人去看,大概都被瓜分到影展去了,我最愛的是它的猶太建築佈景,很有德國的表現主義風格,肉體和建築的表現很令人震撼,就是一種親臨現場的實體震撼吧
精采片段
李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名作「柏林猶太博物館」
莎夏˙瓦茲的舞作「肉體」,不論在舞台布景或是舞蹈本身,都和解構主建築師李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的名作「柏林猶太博物館」有非常密切又有趣的關連。這種關聯是非常難得地在建築與舞蹈這一動一靜、完全不同的領域中,迸出精采的跨界火花。
柏林猶太博物館是一棟完全打破我們對建築一般認知的另類作品,一如莎夏˙瓦茲的作品也打破我們對舞蹈的傳統認知一般。首先,這是一棟沒有門的建築!外觀上像是一棟鋸齒狀歪斜的大鐵皮屋,牆上的開窗非常詭異,活像是用亂刀劈過的傷痕。不可思議的是,院子地上竟還真的有割下的皮!繞著她走一圈,你會發現除了銀色的建築本體之外,另外有一棟獨立的五層樓高方形大水泥管,像是房子,可是又沒有窗戶的奇怪玩意兒;除此之外,一旁還有一堆一共七七四十九根,也有三、四層樓高的大柱子,排列整齊可是卻傾斜地站在那兒,每根柱子頂上長出茂密的植物,人們走在其間好像在迷宮森林中一般。這麼奇怪的東西,建築師到底想說什麼?跟莎夏˙瓦茲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這棟柏林猶太博物館是想藉由建築本身,來傳達當年德國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不靠任何歷史文件或照片資料,讓不是猶太人也沒有參與過那段歷史的我們,都能深深感受到一股沉重進而引人深思的悲傷。
首先傷痕般的外牆就對訪客「烙印」了某種隱藏在背後的想法;再來,想進入這棟沒有門的房子,必須先從隔壁巴洛克式古典風格的舊館,經由一條曲折的地下通道,像一把劍般刺入新建築的心臟。前面提到的兩樣附屬建築,大水泥方管子是「大屠殺塔」,人們要先推開一道極厚重的鐵門,走進暗無天日、僅由屋頂一扇小窗透入光線的高聳空間,當鐵門關上的一剎那,所有的人都立刻感受到當年集中營猶太人的恐懼與無助。除了大屠殺塔,博物館內還有另外一個挑高五層的空間,光線也是由上方射入,不同的是在一樓地面堆滿了面具形狀的鐵塊,每個都像是一張臉或是一個頭顱,頓時這裡彷彿變成猶太人的萬人塚,任誰走到此處,都會落入當年那段歷史中,落入一個深深思考反省的情境中。而莎夏˙瓦茲的舞台設計,也同樣利用了晦暗高聳的大水泥牆,在牆腳邊相形之下顯得極為渺小的舞者,幾近赤裸地舞動其間。觀眾看著看著,彷彿覺得他們不再是有生命、有想法、獨立的人,彷彿變成一塊塊的「肉體」,變成當年集中營裡不被當人看待的肉體。
這棟「解構」的博物館裡還有很多違反一般思考的設計手法,走在其中感受到的震撼與發人深省,就如同莎夏˙瓦茲的作品一般。前面提到大屠殺塔旁邊的四十九根「迷宮森林柱」,原來是隱喻著世間的猶太人,最中間一根柱子裡,填滿的是從聖城耶路撒冷運來的泥土,其他四十八根長滿植物的柱子,就像是散落在世界各處開花結果的猶太人。博物館內主要的動線是一座大樓梯,人們必須先從地下室一路走到頂樓,再慢慢一層一層向下參觀;可是這座直通頂樓的大樓梯,意外地走到底竟是一堵白牆,是條沒有出路的死路,這又意味了某種意義。樓梯上方的天花板還歪歪斜斜地從外頭刺入幾根尖銳的橫樑,彷彿就是美女躺在木盒中被刺入鋼刀的魔術表演,只不過這回大家不再是觀眾,通通變成被刺的人,無形的恐懼又再注入人們心中。
這些另類又「解構」的設計,一再挑戰「博物館建築」的本質。誰說博物館只是建一個盒子來容納展示品而已?就像莎夏˙瓦茲的「肉體」,也深深地引發了人們再思考,肉體該是什麼?舞蹈該是什麼?
莎夏˙瓦茲的「肉體」與李柏斯金的「柏林猶太博物館」
/朱沛亭《讓歐洲微笑的建築》作者
2006/11/08
2006/10/13
2006/09/25
玫瑰瞳玲眼
這幾天剛好放空,不太想動腦
隨便看了幾台不太用大腦的通俗劇"玫瑰瞳玲眼"
發現其實很好看,而且腳本分鏡作的真是好,至少我在隨便一個時間點切過去
劇情都能銜接的上,真是絲絲入扣,雖然裡面老是呈現一些腥羶色亂象,不過倒是
能讓人暫時轉移注意力,不愧是一齣長紅的不敗劇啊!
隨便看了幾台不太用大腦的通俗劇"玫瑰瞳玲眼"
發現其實很好看,而且腳本分鏡作的真是好,至少我在隨便一個時間點切過去
劇情都能銜接的上,真是絲絲入扣,雖然裡面老是呈現一些腥羶色亂象,不過倒是
能讓人暫時轉移注意力,不愧是一齣長紅的不敗劇啊!
2006/09/17
愛虛榮的巴洛克式
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在他某一本詩集的序言寫道:「作家的命運是
很奇特的。開頭往往是巴洛克式,愛虛榮的巴洛克式,多年後,如果吉星高照,
他有可能達到的不是簡練(簡練算不了什麼),而是謙遜隱蔽的複雜性。」
相同的
我想也可以用在創作者身上
很奇特的。開頭往往是巴洛克式,愛虛榮的巴洛克式,多年後,如果吉星高照,
他有可能達到的不是簡練(簡練算不了什麼),而是謙遜隱蔽的複雜性。」
相同的
我想也可以用在創作者身上
2006/09/12
瘋狂
人們是如此必然地瘋狂以致於不瘋狂也是另一輪瘋狂下的瘋狂-----Foucault
人在這個句子裡被四個重疊的瘋狂所定義,它閃現在一種瘋狂與另一瘋狂的錯置、折角、擠壓、碎裂、交疊與相互攫取或放棄,成為一種複數瘋狂的碎形(fractal)幾何。
這幾天很能體會這段話....
人在這個句子裡被四個重疊的瘋狂所定義,它閃現在一種瘋狂與另一瘋狂的錯置、折角、擠壓、碎裂、交疊與相互攫取或放棄,成為一種複數瘋狂的碎形(fractal)幾何。
這幾天很能體會這段話....
2006/09/03
blur - good song mv
很諷刺血腥又搞笑的mv,頗喜歡這首歌,仔細看歌詞還挺反戰的
blur - good song著名英國設計團隊shynola所作的
Waiting, got no time to hide in
The country got a hold of my soul
Tv’s dead
And there ain’t no war in my head.. now
And you seem very beautiful to me
Sleeping, but my work’s not done
I could be lying on an atom bomb
I take care
Cos I know you’ll be there
You seem very beautiful to me
It’s the rest of my life
Just rolling and rolling
The picture in my pocket
Looks like you
It’s the rest of my life
Just rolling rolling rolling
We’re all
2006/09/02
Vidrar Vel Til Loftarasa Video and Stills / Sigur Ros
Director : Stefan Arnie, Siggi Kinski and Sigur Ros
Date : October 2001
Filmed in Iceland, with an entirely amateur cast and the group making
cameo appearances as the referee, score-keeper etc. 'Vidrar Vel Til
Loftarasa' tells a simple, if emotionally charged, tale of two adolescent
boys' burgeoning feelings for each other, culminating in a kiss during a
youth soccer match.
Directed by Stefan Arnie and Siggi Kinski who made their names as the
creative force behind GusGus's groundbreaking live visuals, the members
of Sigur Ros were intimately involved in all stages of the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the video; writing the script, casting the characters and ensuring
that their typically individual and beautiful conception remains pure.
detail
2006/08/04
Short Fluxus Films 1962-1970
UbuWeb 是一個前衛藝術題材的獨立網站,裡面不外乎一些Contemporary,Film或是sound等的一些題材 , 其中裡面分享了37個1962-1970 Short Fluxus Films 的一些作品,可下載觀賞
2006/07/30
SIX FEET UNDER
HBO 自製影集,故事以一個經營殯葬事業的家族作為主軸,將觀眾的目光帶領至死亡這個主題並從而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尤其片頭 opening的部分非常精緻講究,由digital-kitchen所製作,將死亡意向帶到另一種抽象的境界,網站上亦有詳細的說明整個製作與腳本的鋪陳
SIX FEET UNDER
2006/07/13
2006/07/12
2006/06/26
The Baby of Macon, Polish Movie Poster
發現這位Wiktor Sadowski處理Peter Greenaway 彼得格林納威的電影poster都還蠻屌的,這幅作品是魔法聖嬰"The Baby of Macon",導演彼得格林納威擅長肢解人肉,似乎多部電影都有這樣的鏡頭,不過魔法聖嬰這部電影屌的是它雖然是舞台劇的劇中劇,然而台上的演員和台下的觀眾似乎沒有明顯的借限,台下的觀眾甚至看到激動處衝上來參與劇情,讓人分不清是真是假,甚至到最後謝幕時男女主角是被抬出來的(被觀眾集體殺死),很奇特的劇情結構鋪陳.
2006/06/12
Sid LeRock 駭翻的歐陸電子
介紹一張不錯的德國電影原聲帶替天行盜'The Edukators',裏面處處是驚喜,Sid LeRock 是一例,套句最近韓文老師常講的術語,很駭的電子'濃音'啊,可惜電影不那麼驚喜就是
Sid LeRock
工業搖滾替天行盜
2006/05/30
Steve Reich VS 該死的期末
美國極限音樂大師Steve Reich 1976年寫給打擊樂器與鋼琴的樂曲《給十八個樂師的音樂》(Music for 18 Musicians)。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樂風
低迷
極限
鳥語花香
總之
聽的還蠻爽的
Steve Reich
2006/05/12
MIKRO / Buxton Sam
由知名設計鬼才Sam Buxton 所設計的《MIKRO》共有九種樣式,繁複的立體圖案都壓縮在一片
平面的薄片金屬上,雕刻生動細膩,極盡完美,難以想像竟能如此細膩。可依照金屬刻模圖案圖
形,親手凹摺出立體的模型,生動活潑,值得收藏。
英國設計師Sam Buxton,運用作模型的蝕刻板技術,將圖案雕刻在不鏽鋼薄卡上,經過凹摺成
為3D的立體金屬模型-MIKRO Man。令人讚賞的不只是極細膩的製作技術,還有他創作的題材,
以不同的事件及空間出發。
MIKRO Man小鐵人的創作動機是因為Sam Buxton需要一張名片,一般的印刷名片對他來說太過
無趣,要如何凸顯 “我是個設計師”的身分又是另一項重要的課題,最後乾脆決定讓他的名片
成為一個可以永久保存的設計品,完成品是一張不鏽鋼的薄卡, 折疊後便是他的3-D立體複製
人型坐在辦公桌前的樣子,在倫敦的Design Museum's 2001 設計展上這張名片被製造商相
中,立刻開始生產,成為MIKRO-Man系列的第一樣商品。之後除了陸續推出不同主題的MIKRO
-Man,更創造出一棟Sam Buxton理想中的住家MIKRO-House,2005年9月最新的產品則是
MIKRO-Cube系列,延伸性的主題更加引發了收藏的趣味。
Sam Buxton
轉載自
2006/04/21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查理考夫曼的電影,電影片名來自英國詩人波普(Alexander Pope)的詩,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無瑕心靈的永恆陽光燦爛,台灣很低級的翻成"王牌冤家"啊 真是low到最極點.....
第一次看到金凱瑞叔叔(它已經四十好幾了)的頹廢演出,凱特小姐依舊辛辣,總之整各電影的橋段還頗詩性的,呈現記憶片段的零碎與矛盾,這幾年關於這類人類記憶的刪除與重組的題材還頗多的,比如香草天空,迴光報告等等,讓人不禁擔心起這類的科技預測的片子(科幻片),是否有遭一日會成真,哈,即有可能...這部片還頗適合爭吵中的男女去看的,如果是你,你願意走進"忘情診所"嗎?
一篇寫的還不錯的影評:
2006/04/08
Sixpence None The Richer - Kiss Me
2006/04/05
2006/03/31
陰性皮膜性快感-女性面具性嗜好之專論
圖為日本名取幸緒所製作的女性面具矽膠外皮
陰性皮膜性快感女性面具性嗜好之專論 Under the Skin of Feminine-About Female Mask Fetish 著者:蕭翔鴻 華文世界首次專論女性面具特殊性慾(Female Mask Fetish)之書。情慾版圖中最獨特的聚落。 300餘幅圖片說明,10餘萬字詳細解說。引用美國特殊情慾專家凱薩琳蓋茲的情慾分類概念,並加以補充數十篇女性面具性嗜好者的自述,了解其早期經驗與性慾形成模式對特殊情慾做更為精確的區分與更為開放的詮釋。本書為自資出版,由於尺度過於超前,國內出版社普遍採觀望的態度。本書彙整美國、歐洲、日本女性面具性嗜好者的經驗。穿透一般人對「扮異性戀物症」(Transvestic fetishism)與變性慾者(Transsexual)的錯誤迷思。並且為本地情慾模式開啟全新的綜觀視野。 預計2006年4月初正式發行.
本書內容還包括: 對可愛卡通人物產生性慾的動物皮毛性嗜好者(Furverts)。喜愛氣球與膨脹性愛的氣球與乳膠膨脹性嗜好者(Balloon Fetish & Rubber Inflation)。借助機械化動作來達到性興奮的機器人性嗜好者(Robot Fetish)。類人的沉溺,假人性嗜好(Doll Fetish) BDSM的相關聚落:騎馬性嗜好者 (Ponyplay)、乳膠性嗜好者(Latex and Rubber)、防毒面具性嗜好者(Gas Mask)台灣稱為窒息式性愛的呼吸控制性嗜好(Breath Control Fetish)。愛上失去感覺的人?沉睡性嗜好(Somnophilia)酒醉與昏迷性嗜好(Drunk and Fainted Fetish)與戀屍性嗜好(Necrophiles)
新書試閱
2006/03/23
2006/03/16
展覽複合體
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
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 大衛.迪恩/著
譯者: 蕭翔鴻
出版社:藝術家
你是否曾經因為觀賞展覽因動線不明感到掃興不已,好的陳列空間規劃可以讓作品加分,而糟糕動線不明的規劃可能貶低了作品的觀賞價值,這也是近年來幾各著名展覽可能遭遇到的一些盲點(欠缺以觀看者的角度出發),本書以廣泛的視野與精確的切入角度審視展覽的各個層面,可說是一本打開博物館展覽專業的入門工具書。不僅適合想要在博物館展覽領域發展的人,或是已經在工作的博物館人員閱讀,也適合商業展示、建築設計、空間設計、平面設計、教育、心理、公關行銷等相關領域的人參閱。博物館的展覽工作,本身就是一個蘊含多種層次與跨界專業的複合體。作者以基本的理論和實務交叉鋪陳,加上綱要式的整理與翔實的圖解,讓讀者可以對博物館的展覽專業,有一個清晰輪廓的認識。
2006/03/10
全球十大禁片:
全球十大禁片:
1. 《索多瑪120天》salo, or the 120 days of sodom (1975年首映)
2. 《操我》baise-moi (2000年首映)
3.《不可撤銷》 irreversible (2002年首映)
4. 《羅馬帝國豔情史》caligola (1979年首映)
5.《感官世界》 ai no corrida (in the realm of the senses) (1976年首映)
6. 《魔法聖嬰》the baby of macon (1993年首映)
7. 《殺人不分左右》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1972年首映)
8.《迷上癮》 requiem for a dream (2000年首映)
9. 《切膚只愛》oodishon (audition) (2000年首映)
10. 《我唾棄你的墳墓》i spit on your grave (1978年首映)
剛看了排行第一名的索多瑪120天,宛如人間煉獄,真是齁塞雷啊
1. 《索多瑪120天》salo, or the 120 days of sodom (1975年首映)
2. 《操我》baise-moi (2000年首映)
3.《不可撤銷》 irreversible (2002年首映)
4. 《羅馬帝國豔情史》caligola (1979年首映)
5.《感官世界》 ai no corrida (in the realm of the senses) (1976年首映)
6. 《魔法聖嬰》the baby of macon (1993年首映)
7. 《殺人不分左右》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1972年首映)
8.《迷上癮》 requiem for a dream (2000年首映)
9. 《切膚只愛》oodishon (audition) (2000年首映)
10. 《我唾棄你的墳墓》i spit on your grave (1978年首映)
剛看了排行第一名的索多瑪120天,宛如人間煉獄,真是齁塞雷啊
2006/03/08
the cell / 入侵腦細胞
這部片裏你可以看到許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影子(攝影 插畫 裝置藝術
雕塑),片有一半的篇幅是用奇異的畫面深入人的潛意識,可以這麼說
這是一部具有情節的MTV,用感官來超越科幻本身的意義,向你揭
示一種人的變態心理,它的醜與美,其實不在於道德評價的目的,而
在於讓你去品嘗顏色,去發現一個關於恐懼、色情、權利與欲望的陰
暗童話世界,充滿了巴洛特和哥特式的黑色迷幻風格。這種風格可能
與導演塔森·辛格(Tarsem Singh)出身有關,辛格在拍
《入侵腦細胞》之前一直是MTV和廣告界的大腕級導演。
電影可圈可點的藝術模仿之處,至少被影迷們能指出出處的就有十幾
處,比如其中一匹馬被玻璃塊切割成幾段而不死的創意據說來自於英
國最當紅的裝置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
的著名作品《鯊魚》。又比如,片中一個女子受虐畫面,女孩子頸上
手上都綁了銬鏈,那女孩子所站的姿態則像是模仿竇迦(Degas)
的雕塑“芭蕾舞者”。
Damien Hirst
2006/01/20
夏日之戀 JULES et JIM / 楚浮
《夏日之戀》JULES et JIM 1961年的電影,一各令人乍舌的兩男一女的愛情
追逐故事,劇中的女主角就像女皇般的被服伺著,兩男一女和平共處一室全然自
由的戀愛描述,看似隨性散漫,卻又極為準確地達成情感上自證自明的鏡頭運
用。大量捕捉演員情緒反應的親暱特寫,畫面與畫面的交疊,長鏡頭、遠鏡頭
的悠遠情思,大膽而直接地把愛情中不管是傾慕還是慾望、驚心動魄還是幽微
曖昧的諸般細節一一揭露。平鋪直敘,而且無比的誠實,絲毫不在意邏輯或道
德的牽制,因而達到迫人的情緒感染力,片中女主角最後一幕開著快車與心愛
男人直奔大海黃泉更令人感到壯烈與譁然,此片情節在當時保守社會看似率性
荒謬,然而在當今的社會來看,心情還是小小震了一下。
斷背山( 斷袖山) / Brokeback Mountain
昨天拜朋友之賜去看了「斷背山」首映,一開始並不太清楚是什麼劇情的片子,
捧場的人很多,也看到了李安本人的親自開頭介紹,看到最後很訝異發現這是一
部讓人絲毫不覺得怪異的同志之愛的片(親熱鏡頭頗多),不知道導演是不是想要
拍出讓人沒有"先天性別歧見"的愛情片,看到最後甚至忘了他們的性別,只覺得
這是一場糾纏了二十年美麗而又無法圓滿的愛情故事,當然愛情是不分性別的,
然而美國還是有些保守地區禁演這部電影,不過我想隨著這部片的名氣水漲船高
,很多同志們應該會更堅定的堅守自己的愛情吧.之前看過李安的推手也曾對那各
老爺爺抱以同情感動的眼淚,他在處理片子時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都有一定的
細膩度(這是某種程度的東方特色嗎?),我想這也是美國人愛他的原因之一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